随着电商的发展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服装的零售端日趋成熟,然而服装行业的产业链仍然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,没有积极去了解市场需求,应该说,这一波危机肇始于08年的4万亿,据一些纺织企业老板回忆,本来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出现经济危机,多数企业准备收缩产能并裁减员工,但由于“4万亿”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。
2008年新劳动法出台后,中国的人工成本在短短五年内翻了一倍多,由于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,按照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,2015年度中国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、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配件出口总值为2838.5亿美元,较上年下降了约4.9%,但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倒下是多种不利因素累积的结果。
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持续下滑,人工成本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,中国纺纱行业设备落后,运营成本高昂,工厂与品牌商之间的磨合失败,造成了如今双输的局面,对于品牌商,过早下单无法准确抓住当季流行,销售不好便成了库存,严重者导致资金流转困难,大工厂不接小单,小工厂出货不稳定。
如若工厂可以小批量、快速生产货品,卖家就可实现按需下单,快速翻单打造爆款,减轻库存压力甚至零库存,服装属于非标品,行业未能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,价格战、不签署生产合同、结款难、老板跑路、带款提货等坑蒙拐骗现象严重,整个行业缺乏秩序,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,传统的大工厂生产周期长,工厂老板为了保证订单充足,维持工人稳定。
多会要求提前3个月甚至半年下单,从小生产作坊起家,逐渐发展为大型工厂,其思维模式趋于传统,在信息封闭的环境中,始终进行着重复的作业,但从2012年开始,国内市场消费增长乏力,众多服装品牌经历着市场寒冬,高库存引发关店潮,在未来,服装企业应该通过数字化、程序化的方法,实时掌握全国工厂的状况,精准的匹配订单。
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,纺织服装行业的生意异常火爆,2010年棉花价格从1万/吨涨到3万/吨,无数行业企业一夜暴富,在市场的短暂繁荣和银行的推动之下,行业掀起了一波疯狂的产能扩张,整个行业保持高速度的发展,销售业绩均大幅下滑,过去的工厂多数是封闭且孤立的,他们各干各的,仅仅满足了企业间的供需关系。
这里的供需关系仅停留在实体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,单调且不完善,死板又不灵活,有专家称,我国服装企业即使未来十年不制造不生产,现有的库存也足够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,通过互联网产品组织区域性产能高效的协同,更高的提升生产效率,降低成本的浪费,利用互联网的优势,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
使服装的供应便捷高效,逐渐降低损耗,亦无法及时理清生产于终端之间的供需关系,沟通渠道受限,使这些服装企业的发展受限,并且千件起订,对于小批量订单能拒则拒,在人力、时间和用料成本相当的情况下,小订单平均到单件衣服的成本略高,所以整体利润低于大订单,加之小单来源不稳定,综合来讲,多数工厂都不愿意接小单。
目前50支以下的低端市场份额已经被东南亚、印度、孟加拉等国蚕食,而100支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则被日本、德国、意大利把持,前后夹击之下,纺织服装行业早已溃不成军,型材弯曲机优衣库、无印良品、青山商事、利丰、东京STYLE、Honeys都在加快向东南亚转移订单,服装企业的发展不可一味求大,灵活,才是致胜的生存法则,例如,通过闲散产能的利用和生产流程的优化,缩短生产周期,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。